这是一个非常经典且普遍的市场现象,反映了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权衡的两个核心要素:"品牌价值"和"产品本身(包括材质、质量、功能等)"。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这两种情况:
"1. 品牌对了,材质不对 (Brand Right, Material Wrong)"
"含义:" 消费者认可以该品牌的理念、形象、声誉或情感连接,但实际购买的产品在材质、做工、耐用性等方面没有达到预期或品牌所暗示的标准。
"原因:"
"品牌溢价过高:" 为了维持品牌形象或追求利润,品牌可能在成本控制上牺牲了材质和品质。
"产品线定位差异:" 品牌可能有高端线和入门线,入门线为了控制成本,材质自然会差一些,但消费者可能误以为购买的是高端体验。
"期望管理失败:" 品牌营销过度承诺,制造了不切实际的期望,当产品实际交付时,材质等方面的落差导致失望。
"供应链问题:" 即使品牌有要求,但在复杂的供应链中,实际生产环节可能存在材质偷工减料的情况。
"后果:"
"消费者失望和不满:" 产生负面口碑。
"品牌声誉受损:" 从“值得信赖”变为“名不副实”。
"复购率下降:" 消费
相关内容:
去年年底,余先生通过维意定制杭州总店,做了全屋家具定制。他说安装后才发现,板材要么是材质不对,要么是品牌不对。
1“维意”前店长确认过的板材材质与实物不符现在表示不是很熟悉,不是很懂?去年12月25号,余先生花了八万多块钱,跟维意定制杭州总店签订合同,合同上没有注明板材材质,但他说材质不对。


余先生:“后面我们给之前的店长打电话确认,之前店长说,电话里非常肯定的跟我讲,她给我们下的订单,确实是多层实木板,绝对不是颗粒板。”


这里说的是卧室柜子,大部分已经安装完毕。颗粒板比实木多层板要便宜,事情有争议后,余先生在4月初才拿到详细的定制衣柜报价单,柜身材料写的是SKL格林灰木,没有更详细的标注了。

但余先生提供了一段, 他妻子和门店刘店长的通话录音。
余先生妻子:“那个是多层板对不对(刘店长:对的)但是我看到我现在装的柜体,都不是这个板,而且颜色都不一样的(不可能的,当时都全部确定好的呀,你拍给我看一下)而且现在的板全是颗粒板(不可能是颗粒板,给你的绝对是多层板)。”

维意定制杭州总店在滨江区大华虹国际创新园,通话录音中的刘店长已经离职,现任店长也姓刘,余先生还把妻子叫到现场对质。
维意定制杭州总店 刘店长:“这我也听过,确实和现实有出入,因为这个链条对的比较长,但是我们得查合同,我们任何事情都以合同为依据,她交的钱都在那放着的。”


余先生的妻子:“去年11月1号来交定金的时候,只是让我赶紧把5万块钱定金交掉,说可以享受活动,但是具体什么活动,说后面再谈方案。”

刘店长表示,这5万块钱定金,主要是做卧室柜子的,颗粒板每平1200多块钱,实木多层板每平要2000多,按价格算,余先生定的就是颗粒板。那前任店长为什么会那样说呢?
维意定制杭州总店 前任店长:“因为我当时只跟你聊了价格,然后具体每次来的时候,我都是让你跟设计师对接嘛,所以具体情况我也不是很清楚,因为我自己对定制这块,也不是很熟悉(您不是店长吗)对,我以前是做瓷砖的,然后转定制也是刚转,工艺这块我不是很懂。”


当初电话里很笃定的前任店长,现在表示不是很熟悉,不是很懂。
2部分板材“维意”成了客户店长表示这是免费做了升级再来听余先生说第二处问题,客厅的定制,其中有飘窗柜、门板和酒柜,这些板材的材质是实木多层板了,但板材上写着:客户 滨江维意。余先生觉得,这意味着,板材品牌和维意没有任何关系。

维意定制杭州总店 刘店长:“这个板材,她要求家里全部颜色一样,颜色一样,同等材质、同等花色,我们没有这种花色,所以全部给她柜体升级了,没加她一分钱。”


余先生的妻子:“能不能做,我说你不能做不要拖着我时间,我可以找外面其它的店去做,他们一直跟我说,为什么到(去年)12月25号才下单,就是因为他们一直拖着我,说他们有的有的,一直拖到12月份。”

维意定制杭州总店 刘店长:“他们也没有特殊要求,可能设计师放假以后也没有完全去做这个事情(所以整个过程中,你觉得做的完美吗?)对接上肯定是有问题的,定制本来就是长线的,对来对去,对了很多,她家里说全是我们的问题,她一点没问题,选择板子又非常多。”

刘店长表示,他们都是按合同办事,没有任何问题。目前,因为客厅门板还没装好,他们可以退这部分,不到两万块钱。但余先生要求全屋进行更换,再赔偿3万块钱的空置费,双方无法达成一致,余先生打算反映给市场监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