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ay, "杉杉:高视野谋转型,做减法强主业" (Shānshān: High Vision Plans Transformation, Doing "Less" to Strengthen Core Business) is a concise and insightful description of a strategic direction. Here's a breakdown and elaboration on what this means:
"Analysis of the Phrase:"
1. "杉杉 (Shānshān):" This refers to the Shanshan Group, a large and diversified Chinese conglomerate with a long history (founded in 1987). Its core business has evolved significantly over time (from textiles to chemicals, then expanding into finance, real estate, and other areas).
2. "高视野谋转型 (Gāo shìyě móu zhuǎnxíng - High Vision Plans Transformation):"
"高视野 (High Vision):" Indicates a long-term perspective, strategic foresight, and a desire to look beyond immediate gains. It suggests the leadership isn't just reacting to current market conditions but is proactively shaping the company's future.
"谋转型 (Plans Transformation):" Signifies a deliberate and strategic shift in the company's business model, structure, or focus. This could involve entering new markets, developing new technologies, simplifying operations, or changing the strategic emphasis of its various business units.
3. "做减法 (Zuò jiǎnfǎ - Doing "Less" / Simpl
相关内容:

左图 杉杉位于宁波的负极材料工厂车间内景。记者 周明阳摄
上图 杉杉的科研成果展示墙。记者 周明阳摄
下图 在杉杉负极工厂车间内,工人正在加工锂电池原材料。 记者 周明阳摄
杉杉曾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服装品牌,于1989年在浙江宁波创建,1999年开始向新能源行业转型,从知名西装品牌逐步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锂电池材料供应商。
杉杉品牌创始人、杉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郑永刚表示,30年来杉杉从一件西服开始,强品牌、干实业,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500强企业。尤其是转型新能源产业的20年间,杉杉一直坚持自主创新、不断开拓进取。
“今天的杉杉将再次出发,全力聚焦新能源战略,夯实核心竞争力,向全球锂电新能源领导者迈进。”郑永刚说。
另起炉灶 布局新能源产业
8月上旬,杉杉科技有限公司10万吨一体化基地在内蒙古包头举行投产仪式。包头一体化生产基地的投产,标志着杉杉将拥有全球规模领先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基地,杉杉科技也由此实现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一体化战略布局。
负极材料是杉杉从服装向新能源转型的起点。1999年,杉杉与当时的鞍山热能院碳素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国家“863”课题“中间相炭微球”项目产业化,并为此专门成立了杉杉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中国第一家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企业,其成果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实现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国产化。
从服装到锂电池材料,杉杉转型跨度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尤其是当时服装行业还处于上升期,可郑永刚已经看到了危机。一方面,随着中国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外资品牌会加快进入中国市场;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品牌力尚显不足,仍需要培育、成长。基于此,他决定转型,寻找服装之外的新起点。“中间相炭微球”项目便在这个时候进入了他的视野。
2001年正值消费电子行业爆发,2G开始在国内迅速普及。手机市场的活跃推动国内锂电池行业进入快速成长阶段,我国第一批锂电池企业比亚迪、比克、力神等开始出现。那段时间,锂电池行业增速高达30%,作为上游的电池材料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
看到这一切,郑永刚当即决定大批量投产。于是,杉杉在上海浦东开始建设生产线,专攻锂电池负极材料。之后,他们从负极材料起步,2004年开始布局正极材料,生产钴酸锂;2006年开始布局电解液。资料显示,锂电池材料有5个组成部分,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包装,杉杉占据了3个。
重金投入 成为行业领军者
杉杉科技板块刚刚诞生的那几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直到2007年苹果公司第一款智能手机诞生,锂电池产业迅速崛起,杉杉才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机,并开始盈利。在这段日子里,杉杉曾有多次降低技术标准赚钱的机会,但都没有动摇,一直坚守走高端产品生产路线的初心。
熟悉锂电池产业的人都知道,近年来特斯拉等外资电动汽车、三星等外资电池厂商已大举进入该领域,宝马、丰田等传统车企也纷纷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对此,郑永刚并不担心。“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快速成长,产业风暴已经来临。无论外在环境如何,我们都对自身相关技术储备及产品能力充满信心,未来3年杉杉将在动力汽车领域实现爆发式增长。”郑永刚说。
众所周知,“技术 规模”才有性价比,电池材料也是如此。“效益与规模要平衡发展。企业不能单纯追求高效益。我们既要有先进技术,也要有良好的性价比,二者结合才能成为市场主导力量,进而推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郑永刚说,杉杉为此斥巨资建立了两个10万吨材料生产基地。
其一为包头一体化基地。该基地于2018年4月份开工,项目计划投资38亿元,占地面积980亩,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6万吨石墨负极材料和4万吨碳包覆石墨负极材料生产能力,石墨化加工能力可达5万吨/年,预计年产值50亿元。杉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凤凤在投产仪式上表示,包头基地建成投产将有效填补市场负极产能缺口,推动公司成本控制能力、产能交付能力、产品品质能力全面提升。
其二为正在同步建设的湖南长沙的新工厂。2003年,杉杉与中南大学共同创立杉杉能源,主要研发锂电池正极材料。2018年,杉杉能源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6亿元,同比增长9.49%。为进一步提升公司在正极材料领域的竞争优势,杉杉能源启动了多个正极材料产能扩充项目。目前,年产能达5000吨的“高镍03车间”项目已经启动,预计今年年内投产;正在建设中的新工厂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产值200亿元,每年将为80万辆新能源汽车提供动能。
聚焦主业 发力下一个十年
对于今天的杉杉来说,聚焦、专业化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两大关键词。从2017年开始,杉杉逐步剥离非核心业务,通过做减法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不久前举行的“杉杉2019上半年经济工作会议”上,郑永刚重申了“聚焦核心主业”的重要性。他说:“民营企业要抛弃贪多求大的传统模式,集中培育核心竞争力。我们一方面要制定正确的产品策略、市场策略、价格策略,以提升性价比与规模优势为重点,将高品质、低成本作为核心竞争力,快速抢占市场制高点;另一方面要尽快推进产业联盟,实现强强联合。2019年,杉杉要继续深耕新能源汽车市场,加强与世界领先企业合作,引进外部资本,嫁接优质资源,形成战略联盟,加快产业布局。”
6月26日,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正式实施,国家补贴退坡超过50%,地方补贴取消。市场普遍认为,今年下半年动力市场成本竞争将更加残酷,新能源行业或迎来“战略洗牌”。
对于杉杉来说,新能源补贴逐渐减少甚至取消恰恰意味着新的发展机会。杉杉能源有关负责人坦言,“原来很多企业的出发点并不是产品,而是怎样尽可能多地满足补贴条件。补贴政策调整就是要把一些没有持续投入、没有研发、没有从消费者角度思考问题的企业淘汰出局,使电动汽车真正回归品质轨道上来。这对于整个行业健康持续发展都是有好处的”。
面向未来,除锂电材料外,杉杉还在加大锂电储能产业投入。新能源汽车所用动力电池报废后可在储能业务中实现梯次利用,从储能业务“退役”的大量电池又可以通过回收电池原材料回到上游的电池材料工厂中。储能产业提供了一个可以媲美动力电池的锂电产业应用,也为锂电材料产业打开了广阔市场空间。
“未来,杉杉将继续做减法,将锂电池新能源作为核心主导产业,做精做强锂离子电池材料业务,努力成为真正的全球锂电新能源领导者。”郑永刚说。(周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