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闻。南方周末公益品牌榜(2025)的启动,体现了媒体在推动公益慈善领域专业化、品牌化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以下是一些关于这个新闻的关键点解读和可能的含义:
1. "权威媒体平台,提升公信力:" 南方周末作为中国知名的媒体品牌,具有很高的公信力和影响力。由其发起或主办的公益品牌榜,能够为获奖的公益品牌带来巨大的关注度和认可度,有助于提升这些品牌的公众形象和影响力。
2. "聚焦“品牌驱动”:" “以品牌驱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是本次榜单的核心理念。这表明当前公益慈善领域不仅需要项目的数量和规模,更需要注重品牌建设。一个优秀的公益品牌意味着更强的可持续性、更清晰的使命、更有效的资源动员能力、更透明的运作以及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这有助于推动行业从野蛮生长走向成熟规范。
3. "调研启动,关注实效:" “调研启动”意味着本次榜单的评选将更加注重实证和标准。通过科学的调研方法,评估公益品牌在目标领域的影响力、创新性、可持续性、社会效益等方面,力求评选出真正有实力、有口碑、有潜力的优秀品牌。
4.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这是本次榜单的最终目标。通过树立标杆、宣传优秀案例,鼓励更多公益组织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专业能力,优化资源利用效率,从而推动整个公益慈善行业向着更
相关内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慈善法》全面落地后的关键实践年,在此背景下,公益品牌作为推动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其重要性愈发凸显。
2024年9月,民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品牌建设”纳入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同年10月,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明确提出“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而社会组织品牌建设正是这一目标的抓手之一,公益品牌的重要性正从机构个体向行业生态延伸。
根据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调研显示,中国公益品牌建设整体仍处于深化发展的攻坚期。一方面,公众公益意识显著跃升,为品牌构建筑牢了社会共识基础;技术创新深度赋能,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工具重塑公益透明度与精准度,为品牌传播提供新范式;政策体系日趋完善,从《慈善法》修订到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意见,为品牌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另一方面,公益品牌建设仍面临严峻挑战,品牌影响力难以穿透“最后一公里”,品牌价值保护机制缺位,公益声誉风险及合规事件频发,削弱了行业公信力。这些矛盾深刻表明,公益品牌已从“可选项”变为“必答题”——公益品牌将决定公益机构和项目是否能可持续发展,能否在复杂社会议题中凝聚最大公约数。
站在这一重要节点,南方周末公益品牌榜(2025)正式启动。我们希望通过观察公益行业的品牌基础、品牌实施、品牌改进、品牌表现,发掘公益品牌所坚守的社会价值、解决社会问题的实际效果以及可持续影响力,推动公益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同时,第六届筑梦者公益大会拟于2025年11月14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延续“凝聚向善的力量”宗旨,打造一个分享知识成果、探讨公益业态、赋能行业发展,具有创新性、针对性和包容性的发展平台,为推动社会创新贡献力量。

关于公益品牌榜
自2017年起,南方周末共发布6份《中国公益品牌观察报告》及公益品牌榜,针对国内数百家公益机构、公益项目开展调研,得到相关政府部门、公益行业的重视及认可,具有一定的行业先导性和推动性。在开公益品牌榜调研期间,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承诺将秉持客观、准确、公平的原则,保证调研内容的真实性、全面性、丰富性,欢迎对公益品牌榜有意向的公益机构填写报名表单,参与调研!
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
责编 史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