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的作家是什么模样?服装造型为1999出生的作家张嘉真,準备了宛如故事场景的宽大衣服。拍摄后张嘉真说:就像在描述他的小说与剧本写作。
以小说出道的他,归类自己的写作,都在处理不对等的权力关係,或体制底下比较弱势的人,可以如何抵抗。
文字的有效期限其实非常长,随着阅读的人理解的方式,在写作者意想不到的地方,有不同需要的时刻。
社群时代下的文字效期,真心表达之必要
张嘉真认为 Z 世代在科技进展下,从小听各种音乐是很容易的事,并以分众品味标榜个人。他接着说,
写作的人总是需要发表的版面。过去报纸副刊的影响力,如今似乎与社群平台结合。张嘉真分享,因为《联合报》与《自由时报》两大报副刊的 FB 粉丝专页,更轻易知道写什么主题会有人转发或按讚,面对副刊邀稿,他会从受众是谁思考要写的内容。
于此同时,他也看见写作者与读者的双向关係,
虽然社群的一切彷彿倏忽即逝,但张嘉真分享他很喜欢一位在社群上写东西的作家──可以说是文坛传奇人物,尚未出过书,彷彿已出过书的作家汤舒雯。
他也分享自己出书已是五年前,演讲场合遇见读者来和他聊心得,但书中内容之于他已是遥远的感受。
未来,写出好看又有价值的故事
谈起作家的养成,张嘉真其实从小看网路小说长大。当时没有影音串流平台,电视一次只播单集又常常重播,但网路小说时常推陈出新,可以废寝忘食地看。他在小学就读过小雏菊写的《斗鱼》原着小说与九把刀,直到这一两年也还是会看网路小说。
在大众与文学之间,他是这样看待:
刚满20岁时就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玻璃弹珠都是猫的眼睛》,同辈人目前也都是刚出第一本书的年纪。张嘉真观察文学奖出道作品集,往往形式展演多过于主题性,他希望更接近想要读些什么的心情。
面对与他人之间比较的压力,张嘉真如何调适心情呢?他幽默地说,酒量不高,喝一杯就变开心。接着又补充:早慧敏锐的大叔酷妹,让无可避免的比较,成为更釐清自己的过程。
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是文组,没有太多纠结,张嘉真一路从高雄女中人社班,考上台大历史系,现在就读北艺大电影创作研究所。也一路获得驭墨三城高中联合文学奖、台积电青年文学奖、台大文学奖、《自由时报》林荣三文学奖,集满年轻写作者踏入文坛的入场券。
可能因为一路顺理成章,对他而言,成长痛与高光时刻,都与人生第一部编导的短片有关。
新年适合许愿,面对未来他也许下宏大的愿望:
延伸阅读:
圣禧年来了!黑白之外的人生棋局,俞俐均:圣禧年来了!Devin Halbal 苦搭赛,自拍桿与蝴蝶:圣禧年来了!禁癒系怪美少女,JUD 陈泳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