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说法过于绝对和悲观了。虽然“死于投流”是很多依赖投放起家的品牌面临的潜在风险,但并非所有品牌都会如此结局。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取决于多种因素:
"为什么说“投流”存在风险?"
1. "高成本和不确定性:" 依赖投放意味着持续的高额营销费用。当流量成本上升、平台算法变化或用户审美疲劳时,效果可能急剧下降。
2. "品牌忠诚度低:" 投放往往追求短期效果和快速转化,容易导致用户对“广告”产生排斥,品牌心智建立不牢固,用户忠诚度低。一旦停止投放,用户可能迅速流失。
3. "缺乏核心竞争力:" 过度依赖投放可能让品牌忽视产品力、服务、用户体验等核心竞争力的建设。当流量红利消失或成本过高时,品牌将失去支撑。
4. "品牌形象模糊:" 长期只靠广告轰炸,可能塑造出“只重营销不重产品”的负面形象。
5. "易被模仿和超越:" 投放策略相对容易被竞争对手学习和模仿,一旦成功模式被复制,优势就会消失。
"为什么并非所有品牌都会“死于投流”?"
1. "成功转型:" 很多品牌在通过投放获得初始流量和市场份额后,能够成功实现转型,将流量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产品优势或服务优势。他们
相关内容:
所有靠投流起家的品牌,最终都会死于投流。这是前段时间,在我的战略工作坊上,有位创业者向我提问后,我的真实看法。几年前,这位创业者靠着在抖音上做投放,增速很快,赚了不少钱。但最近,他迷茫了,增长遇到了天花板。如果以前投100块钱广告,能赚300块,现在投100块,可能只能赚10块。利润薄得像刀片一样。问题出现在哪?是投流技术不行吗?还是投流工具跟不上时代了?我觉得,都不是。这位创业者遇到了很多“新消费公司”都会遇到的问题。那就是过去这十多年,随着各个电商平台的兴起和衰落,每个平台在崛起时,都会带来一波红利,诞生一波品牌。比如,淘宝兴起,“淘品牌”火了,抖音发展,“抖品牌”就火了......然后呢?平台的红利消失了,这些公司就没了。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和你分享我的几点看法。1、很多“新消费公司”,本质其实是个“投流公司”。他们的核心能力不是做产品,而是研究平台的规则,然后疯狂地去做投放。这不是在批评谁。而是一个客观事实。这类公司通常有一个特点:按渠道设定组织架构。公司按照抖音部、小红书部、快手部等来划分。而不是按照“产品A部门”、“产品B部门”来划分。这些公司内部,的话语权,也完全按照渠道销量决定。比如,如果主要收入在抖音,抖音部门的负责人就拥有最大的话语权。你可能要问,这有什么问题吗?当然有。你想,从逻辑上来说,抖音,小红书,快手这些平台是什么?是渠道。再说的直白一点,只是个“店”而已。淘宝,抖音,小红书,快手啊,这些部门的负责人,都只是个店长。你看,从公司的架构就能清晰的看出。虽然每个公司都会嘴上说着“产品为王”,但实际的经营过程里,并没有真的当回事。不然为什么“店长”会掌握最大的话语权?产品呢?产品部门去哪里了?那,然后呢?2、靠投流起家,最终死于投流。为什么?你必须深刻理解互联网广告的本质:竞价排名。竞价排名,遵循的是拍卖逻辑。流量是商品,平台就是拍卖师, 举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一位潜在客户”。然后,高喊:“谁愿意出价?”假设你有10块钱的利润。一开始,你出1块钱,可以轻松把这位客户从平台那里买走,减去成本,能赚9块钱。所以一投钱就赚钱,一投钱就赚钱,生意特别好,很快就上瘾。但问题是,同样的流量,你愿意出1块钱,就一定有人愿意出2块钱。你咬咬牙,愿意出4块钱,就会有人算算账出6块钱。最终会到什么时候为止?一定是到无限逼近你的10元利润空间,甚至利润为0才算停。这就是为什么,线上平台里有一个说法叫:黑五类。大致是化妆品、保健品、知识付费课程、金融产品等等这些。这些品类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毛利率极高。一份99的课程,理论上可以拿出98用来投流。而实体产品,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这种ROI。最终,劣币驱逐良币。能在线上平台竞价排名规则中存活的,都是这些个品类。回看前面说到的那个问题:投流效率越来越低,赚钱越来越难。是投流技术不行了吗?不是,这个结局从你参与这个游戏,并把它当成核心收入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这就是为什么说,所有靠投流起家的品牌,最终都会死于投流。那,该怎么办?3、摆在这些公司前面的有两条路:要么,换品类。要么,做品牌。先说换品类。这是很多“新消费公司”的做法。趁着一个平台有红利,快速切入一个品类,比如小风扇。然后,疯狂投流,把这个品类的红利吃光了之后,就换下一个品类,比如养生壶。平台的红利没了,那就换平台。微博不行了换抖音,抖音不行了换小红书。所以,你会发现,这些公司通常是三个月就换个新产品,两年就换个新平台。这勉强算是一条路。但业务会永远浮萍一样,没有根。我经常打个比方,公司是碗,业务是球。这样的公司就相当于是球(业务)放在倒扣的碗顶(公司)上,旁边有个人吹口气,跺跺脚,球就掉了。今天这个打法有用,明天平台的规则一变,业务马上跟着受影响。非常脆弱。怎么办?
观点/ 刘润 主笔/ 志豪 编辑 / 歌平 版面 / 黄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