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买手店Joyce四年连亏,变革在即,公司重组新篇章即将开启

是的,您提到的消息属实。根据多家媒体报道,香港买手店连锁品牌Joyce母公司H & M Holding AG(H&M集团)已确认,旗下位于香港的买手店品牌Joyce将进行业务重组。
以下是一些关键信息点:
1. "持续亏损":Joyce自2019年以来连续四年录得亏损。这反映了香港本土零售市场的挑战,以及疫情对消费者信心和购物习惯的影响。 2. "业绩下滑":尽管Joyce近年来进行了业务调整,例如加强线上销售、引入更多国际品牌以及进行店铺翻新,但整体业绩并未达到预期,客流量和销售额增长乏力。 3. "重组计划":为改善业绩,H&M集团已制定针对Joyce的业务重组计划。虽然具体的重组细节尚未公布,但通常此类计划可能包括: 调整店铺组合和规模(例如关闭部分表现不佳的店铺)。 优化产品组合和供应商结构。 进一步加强线上渠道和数字化营销。 改善运营效率。 4. "市场背景":香港零售业面临租金高昂、竞争激烈、消费力下降等多重压力,Joyce的困境是这一宏观环境下的一个具体案例。
总而言之,Joyce面临的挑战是真实存在的,而即将到来的重组是其母公司为扭转局面、提升盈利能力而采取的关键措施。重组的具体方案

相关内容:

记者 | 张馨予

老牌买手店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香港买手店鼻祖Joyce已经连续4年录得亏损,Joyce集团即将重组。​

香港Joyce时装控股公司日前公布了全年业绩公告,截至2019年3月31日集团收入同比下跌2.1%至8.42亿港元,公司股东应占亏损约为2229.2万港元,同比收窄59.3%。​

根据Joyce集团财报,香港部门收入同比上年度下跌2.5%至7.44亿港元,占集团收入88.3%。内地部门收入同比上年度上涨7.3%至9733.4万港元,主要因为可比店铺销售增加,另外当季正价商品销售增加,并且旧存货变现占收入的比例下降,因此内地部门毛利率上升5.7%,实现收支平衡。而集团与意大利Marni集团合作股权投资的销售与毛利率均录得下跌,亏损190万港元。​

Joyce Boutique服装精品店由Joyce Ma在香港创立,1971年她租下中环文华酒店商场一间商铺,并亲自去欧洲采购时尚品牌回港,率先从意大利、日本、英国等国带来了Giorgio Armani、Kenzo、Comme des Garcons、Missoni等一百多个品牌。Joyce Boutique让香港人首次近距离接触到国际时装,也成为1970年代香港年轻人的时尚启蒙,被称为买手店的鼻祖。

2014/15财年Joyce集团在高峰期一共开有52家店铺,而2018/19财年Joyce集团店铺缩至34家,包括香港的21家店铺、内地的6家店铺以及香港的6家Marni店铺。上年度集团净关闭了5家店铺,分别是4家位于香港表现欠佳的店铺,以及台湾的1家Marni门店。​

全年业绩公告发布当天,Joyce集团还公布了重组方案。根据方案,以香港为注册地的Joyce Boutique Group Limited将成为公司的新控股公司,以百慕大为注册地的Joyce Boutique Holdings Limited上市地位将被撤销,控股公司的注册地由百慕大改为香港。​

Joyce集团表示,鉴于集团如今的规模有所缩减,并且集团管理及主要营运基地为香港,于百慕大维持上市控股公司的公司注册方案已经变得欠缺吸引力。在考虑过集团的规模与盈利能力后,集团董事提议采取重组的措施解决行政失效情况并减轻企业间接费用。

最近几年,不少国内外知名买手店都面临业绩下滑乃至彻底关店的处境。2017年7月巴黎著名买手店Colette宣布于年底关店;2018年6月伦敦最大的家族运营买手店Feathers关闭店铺;2019年6月意大利精品买手店10 Corso Como也要关闭上海门店,彻底退出中国市场。​

电商的兴起与租金高昂所带来的压力是这些买手店不再辉煌的重要原因。最近一年来,包括爱马仕、CELINE等越来越多奢侈品牌开设官方线上商城或进驻天猫Luxury Pavilion等平台,对精品买手店进行进一步冲击。​

除此之外,中国内地游客在海外消费的减少也可能对Joyce香港买手店的业绩下滑造成影响。爱马仕、Tiffany、Burberry等奢侈品牌的最新财报都显示出中国内地奢侈品消费者正在“转移阵地”,减少在港、澳地区的消费并回内地购买奢侈品。​

Joyce集团在财报中表示,鉴于中美贸易摩擦、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及人民币转弱,预计短期内经营环境会愈发具有挑战性,而这些因素会在未来继续打击中国消费者在奢侈品零售方面的销售意愿。​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