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漾高峰,一朵花开出一个品牌”这个口号很有诗意和画面感,它巧妙地结合了自然意象(花朵、高峰)和商业目标(品牌建设),传递出一种"独特、精致、由小到大、潜力无限"的品牌塑造理念。
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这个口号:
1. "“花漾” (Huā Yàng):"
"花朵 (Flower):" 象征着"美丽、独特、生命力、新生、精致"。品牌如同含苞待放的花朵,蕴含着无限可能,追求差异化,展现独特魅力。
"漾 (Undulate/Radiate):" 带有"活力、光彩、吸引力、扩散"的意味。暗示品牌的影响力会像涟漪一样扩散开来,充满青春气息和积极能量。
2. "“高峰” (Gāo Fēng):"
"山峰 (Peak):" 象征着"高度、成就、卓越、目标、引领"。代表着品牌追求的行业领先地位和卓越品质,是努力攀登的目标。
"高 (High):" 体现"品质、标准、影响力"。
3. "“一朵花开出” (One Flower Grows Out Of):"
"一朵花 (One Flower):" 强调"独特性、专注、从无到有、种子般的起点"。意味着
相关内容:
花漾高峰从何而来?
今年3月,贵安新区首次提出“花漾高峰”品牌定位,旨在进一步发挥贵安万亩樱花园和贵州梅园的带动效应,打造独具特色的“爽爽贵阳·数谷贵安·花漾高峰”生态旅游名片,赋能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这一品牌亮相源于清晰的规划定位。依托《贵安新区(直管区)国土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高峰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高峰组团被定位为绿色生态型省级示范小城镇和农文旅融合示范区。依托“两山(高峰山、大偏山)两河(麻线河、羊昌河)”生态脉络,串联民族村寨,以花为媒,展现布依族、苗族、仡佬族等民族文化魅力。
花期有限,产业无穷。从一朵花到一个品牌,贵安新区正将季节性的绚烂转化为可持续的繁荣。
田园牧歌 诗意栖居
7月25日清晨,薄雾轻笼贵安新区高峰镇普马村“几度田园”民宿。湖南游客周四慧举着手机,在盛开的向日葵前“咔嚓咔嚓”拍个不停。
“太舒服了,晚上不用开空调,还要盖被子。”周四慧和同行的17位朋友,已在凉爽的贵安度过了舒心的13天。

贵安新区高峰镇普马村几度田园民宿。
2024年贵安新区民宿招商推介会上,《支持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和《推进民宿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同步出台。“政策既补短板,更是强激励,为缩短与省内先进差距、绘就文旅融合新画卷提供了支撑。”贵安新区社会事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借力“两清两改两治理”集成示范带建设,高峰镇普马村已有32户村民升级庭院,美丽风景正源源不断变成“钱”景。
沿着麻线河向上游行走,普马村闲置农房焕然一新。“这次来的湖南客人包了9间房,吃的全是‘土’味。村民地里的菜、老人养的鸡、河里的鱼、现打的新米、现榨的菜油……”几度田园店主陈忠翠边忙边盘算着,“拍视频引流效果真好,新增的7间房六月底前就订满了。普马村的旅居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眼下,普马组已有10户农家动手改造房间庭院,转型经营民宿,新增60个床位。
万亩樱花园附近的农旅文章同样精彩。今年樱花季,紧邻核心观景台的湖潮乡芦猫塘村农牧场组,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秀美风光,迎来了一场令人惊艳的蝶变。
村民们将700米的村居墙面精心打造成色彩斑斓的主题彩绘墙,樱花烂漫与田园牧歌跃然墙上,留住了“繁花盛景”,也留住了南来北往的游客。此外,农牧场组向花借势,通过“村集体+农户+商户”模式开发樱花景观带及环线,引入5家商户实现三方共赢,“湖乡潮味”品牌价值显著提升。
昔日以红薯种植为主的普通村组,正依托樱花园的流量,探索出一条农旅结合、以旅促农的发展路。
荒山蝶变 四季繁花
“阿姨们快来!梅园的木本绣球开得正好,拍照刷爆朋友圈。”7月18日晚,位于马场镇的170厂新艺俱乐部广场灯光亮起,贵州梅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运营主管娄晓伟举起晶莹的梅子酒,热情邀约。
他身旁的贵州梅园展板,五彩斑斓的草本绣球与黄白相间的木本绣球舒展身姿。6月以来,50多个品种的绣球花接力绽放,从经典的无尽夏、姹紫嫣红,到稀有的北极熊、魔幻月光,在松林间层层叠叠,共织锦绣。
谁能想到,3年前,这片土地还“一株梅花与绣球花都没有”。
2021年,贵州梅园所在的普马村村“两委”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路径,通过引入贵州梅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借助旅游产业激活乡村经济发展。贵州梅园在荒坡上建起梅花种植基地,并流转2000余亩土地,为村民提供稳定租金、创造务工岗位,并带动周边农家乐、民宿等发展。今年以来,贵州梅园坚持长期规划,同步建设绣球园、紫薇园等,计划实现“四季有景”,延长旅游周期。
盛夏的贵安,绣球花海在松林掩映下铺展。贵州梅园开门不久,“绣球之心”打卡点前已排起长队。
“绣球花园开园一个月,游客就突破5万人次。”娄晓伟掰着指头算,新增5辆观光车、5座旅游公厕、百余个垃圾桶,1.2公里步道硬化完成……更关键的是,通过科学分区种植,花期精准衔接,冬春赏梅、夏观绣球紫薇、秋览彩叶,“四季有花看”的蓝图已成现实。
账本更喜人:梅花季25万游客带来700万元收入,绣球花季通过延长产业链。“前端育苗、中端体验、后端融合,花经济不再看天吃饭。四季运营,投资回报周期能缩短到10年内。”娄晓伟说。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