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探讨一下"2011年"对于品牌建设的意义,以及它所处时代的背景。虽然“这十年”通常指2011-2020年,但我们可以将2011年作为这个十年的开端,来审视其特点和影响。
"2011年的品牌环境与特点:"
1. "社交媒体的爆发前夕:"
"微博兴起:" 2011年是中国微博(如新浪微博)高速发展的一年。虽然微信尚未诞生,但微博已成为重要的公共舆论场和品牌沟通平台。品牌开始意识到社交媒体的潜力,但大规模、系统性的运营和营销策略尚未成熟。
"Facebook、Twitter影响力:" 国际上,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络已经积累了大量用户,品牌开始在这些平台上进行初步的互动和推广,但全球范围内的社交营销热潮尚未像后来那样席卷。
2. "移动互联网的萌芽:"
"智能手机普及初期:" 智能手机(如iPhone 4、Android手机)逐渐进入大众市场,但渗透率远低于现在。移动互联网流量相对有限,应用生态也未完全建立。
"品牌触点开始多元化:" 品牌开始思考如何将线上(PC互联网)和线下(传统媒体、实体店)结合,但移动端的策略还比较零散。
3. "传统媒体的强影响力:"
"电视、报纸、杂志:"
相关内容:

2011至2020年,中国品牌走过十年光阴。
这十年,是中国品牌由量变转向质变的关键十年;是中国制造成为中国骄傲的崛起十年。
十年间,大国工程捷报频传。从神州飞天到蛟龙入海,从高铁奔驰到天眼探空,从C919振翅到港珠澳大桥亮相……一张张"国家名片”横空出世,中国骄傲化作宝贵的中国符号。
十年间,国牌渐红。故宫、李宁、老干妈、波司登……国产品牌步入活跃创新期,榜上有名。华为、小米、OPPO……国产电子 产品表现抢眼,近乎与洋货平分秋色。国牌迎潮而变,成为拉动消费升级新动能。
十年间,科技发展让生活大变样。新基建、支付宝、微信、 5G、人工智能、区块链……新生科技成果迅速落地成长,覆盖百姓衣食住行娱购游学,让生活更为便捷美好。
2017年4月24日,国务院批准将每年的5月10日设立为中国 品牌日。中国品牌日的设立意味着中国品牌建设已上升到国家高度。
如今,数字化产业正在赋予中国品牌新的机会,科技创新正大力推动产业变革,服务与产品质量建设的日趋成熟让我们以更快的 速度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
十年蜕变,如今的中国品牌锐意进取、勇于创新、视野开阔,力争成为世界品牌企业的奋斗目标驱动它们前行。这是值得铭记的 十年。这里倾注了劳动者的汗水与智慧,传递着企业的创新力量, 彰显着社会责任的高度与广度。
让我们走进这十年。(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