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品牌内燃机车扬帆出海,助力全球铁路交通发展

中国自主品牌内燃机车(Locomotives)的“出海”即“走出去”,是中国铁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标准转变的体现。这一进程呈现出以下几个关键特点和趋势:
1. "技术实力增强,产品竞争力提升:" 中国内燃机车技术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现在,像中车集团(CRRC)等企业研制的内燃机车,在发动机功率、传动系统效率、可靠性、智能化控制、节能环保等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掌握了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的自主研发能力,不再过度依赖进口,产品性能满足甚至超越了许多国际标准。
2. "出口市场多元化:" "传统市场:" 早期出口主要集中在俄罗斯、中亚、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这些地区与中国地缘相近,文化相似,铁路网络有一定基础。 "新兴市场:"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内燃机车出口至非洲、南美洲、欧洲等更广泛的市场。例如,中车集团成功中标肯尼亚、老挝、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或项目的内燃机车订单。 "欧洲市场:" 这是极具挑战性但也备受关注的市场。中车已成功进入欧洲市场,例如为葡萄牙、塞尔维亚等国提供内燃机车,并获得了相关认证(如UIC认证),打破了欧洲

相关内容:

近日,“德信”轮靠泊上海港张华浜码头。10台总计1380吨的内燃机车整装待发,即将装船前往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正值“大雪”节气,整齐排列的橙黄色“大家伙”给冬日的码头增添了一丝靓丽。为确保货物的及时安全出运,上海海关所属上海吴淞海关安排专员联系跟踪,并由科组长现场带班、随时待命。

这批内燃机车由中车戚墅堰公司为几内亚金迪亚铝土公司专门研制生产,具有载重大、适应性强、可在不同轨道运行等特点,可以满足企业铝土矿特殊运输需求。据悉,该型号的内燃机车还将陆续从上海港发出,为我国自主品牌“走出去”再添硕果。

为助力“中国制造”走出国门,上海吴淞海关制定多项便利措施。通过建立关港联动机制,加强与港区、船公司、制造企业等的沟通和对接,提前掌握出运计划,实时跟踪货物通关和船舶离港情况。同时开辟“绿色通道”,实现物流与海关通关的无缝衔接。

出口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项目货物最明显的特点是数量多、体积大、价值高。上海吴淞海关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优化大型设备监管作业模式,通过视频巡查和实地巡查相结合,提高实时化监管效率;针对出口货物特点量身定制个性化通关方案,优化口岸检查流程,畅通通关“链条”;监管中充分叠加“7×24小时”预约查验、无陪同查验等便捷通关举措,做到随到随查、查完即装,减少货物在港“空白”时间。

上港集团张华浜分公司生产业务部负责人姚建新表示:“吴淞海关服务优质高效,在信息提前互通的基础上,将监管措施融入到到了企业生产过程之中,顺势监管,无形中为我们节省了时间、降低了成本。”

今年前11个月,经吴淞口岸共计对非洲出口货物约73万吨,主要包括大型机电设备、钢铁制品、工程机械、工程车辆、大型乘用车辆等。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