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听起来是一个不错的起点!月入两万在县城加盟店层面已经相当不错了,并且有品牌创始人亲自帮你引流,这简直是锦上添花,是很多创业者梦寐以求的资源。
以下是一些基于你当前情况的分析和建议,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发展:
"优势分析 (Strengths):"
1. "稳定的收入基础:" 月入两万证明了你的模式在当地的可行性,有了一定的现金流。
2. "强大的流量支持:" 创始人亲自引流意味着你能接触到品牌层面积累的潜在客户资源,这是巨大的优势,可以让你事半功倍,尤其是在初期和拓展期。
3. "品牌背书:" 创始人参与,通常意味着品牌有更高的起点和更强的信誉度,更容易获得当地消费者的信任。
4. "潜在的资源共享:" 创始人可能还会提供其他资源,如统一的营销活动、培训支持、供应链优势等。
"潜在机会 (Opportunities):"
1. "扩大经营规模:" 利用创始人的流量,可以尝试增加客流量,进而提升销售额。可以考虑是否增加人手、延长营业时间或拓展服务项目。
2. "深耕本地市场:" 在吸引到品牌流量后,更要注重将这些流量转化为忠实顾客,可以通过会员制度、本地化营销活动等方式增强客户粘性。
3. "提升客单价和利润率:" 在稳定客流量基础上,可以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供增值服务等方式提高
相关内容:
2002年,山东菏泽人刘文将在当地开了一家美特斯·邦威(以下简称“美邦”)加盟店,是当地较早的美邦加盟商之一。这个常住人口超过800万的北方城市,高峰时曾开出二十多家美邦门店,“不走寻常路”的标语贴得满城都是,如今只剩下五家。今年年初,刘文将在菏泽东明县新开出一家美邦门店。门店位于县里唯一的商场——“汇购”商城,商城内有李宁、安踏、耐克、阿迪达斯等运动服饰品牌,瑞幸、喜茶等餐饮,以及老庙黄金、老凤祥等珠宝品牌。

品牌担库存、门店躺赚现金流
2024年4月份,美邦正式在各主流电商平台上卖到店券,当时主要是“399抵1000元”的券,40天卖出了1亿多元的销售额。“线上卖券,线下核销”的商业逻辑,与餐饮品牌普遍在近场、远场电商售卖“到店券”没有本质差别。天猫在2024年的“双11”,也已单独为“食品到店券”设计了相应的类目和榜单。但这在服装行业实属首例,美邦的这场“实验”对加盟商的意义在于,它将原本服装行业惯行的“品牌广告”,以“卖券”的形式改造成了“效果广告”,让原本加盟商投入的加盟费中那项难以被量化评估的广告费,有了直观、实时的反馈。基于《当代企业》采访的两位加盟商的反馈,他们门店核销的30%—50%的抵扣券,来自于美邦的官方直播间,而如果叠加官方扶持下其“门店自播”带动的销量,那么线上引流到店的销售额占比,或将超过50%。
当户外的风刮到县城
韩瑞天曾在朋友圈晒出一双萨洛蒙跑鞋,但目前,其所在的魏县还没有萨洛蒙门店,更没有始祖鸟。邯郸市区和魏县之间隔着两个县,相距不过五六十公里。邯郸新世纪中心商城,目前开设有一家始祖鸟门店。如果继续把地理坐标往河北的中心迁移,在济南、石家庄这些城市的核心商圈,还有昂跑、萨洛蒙等专业户外品牌。做服装生意多年的韩瑞天对户外风潮和产品熟稔于心,他认定户外的风总会刮到县城,甚至会比想象得更快。按周成建的说法,社会审美和生活方式正趋于扁平化,一线城市的引领性消费,很快就会渗透到二三四线城市,“大家也想要户外,(当地)又找不到户外品牌,然后美邦就在那里,还是潮流户外,于是(消费者)很快就会做选择。”周成建对“潮流+户外”这一品牌和产品定位的信心,源于他认为近几年服装市场以户外风格为主导的引领型消费在向更大众市场进行渗透时,留给美邦充分的“窗口时间”和“平替空间”。今年3月,《当代企业》参与了美邦2025年新品订货会,按品牌目前的规划,户外产品将占40%左右的比重。“目前在魏县当地还没有专门做户外的品牌,李宁、安踏有一定的产品线,美邦的户外产品在我们当地是有竞争力的”,韩瑞天介绍。而基于对现场来订货的加盟商的采访,可以看出美邦的“潮流+户外”定位,不仅在于对服装行业大趋势的跟进,更是想要抓住一个“需求已有、供给匮乏”的窗口期——这一窗口期,在县域消费生态中将被充分放大:1、互联网带来更高效的信息平权,户外风在网上可能会同时“刮”到二三线城市和小县城,但县城的品牌和产品供给会明显滞后,存在确定的供给缺口;2、对比更习惯于网购的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实体门店在县域消费中仍充当着重要角色,美邦这样经销网络根系深厚的品牌在县域极有竞争优势。《当代企业》认为,从当下美邦这些开在县城的门店的经营表现,和当地的品牌、产品分布来看,美邦品牌在“潮流+户外”这一领域或许至少有2—3年的时间窗口。在这两三年里,品牌主要做两件事:在一二线城市开店,“平替”专业户外品牌;在三四线县城扩张,“填补”户外产品供给的空白。当始祖鸟、萨洛蒙在一二线城市商圈中心开店的时候,美邦则在社区布局生活馆,去县域拿最好的地段。这就好比喜茶让一二线城市中产排队之际,古茗、蜜雪冰城在县城建立起了盘根错节的门店网络。中国市场很大,结构性空间广阔,就如周成建说的,美邦不需要和专业户外品牌去抢消费者,只需要在自己积累多年的粉丝群体里唤醒一小部分人,就足以形成规模。周成建“搬山”,美邦想开出一万家店
周成建有个计划,“未来1000天开出10000家店”——这一门店规模在当下的服装行业里尚未出现,反倒更像是茶饮品牌或是百货店如名创优品能做到的事。但另一面,这家企业如今的很多商业运作方式如“线上卖券、线下核销”“加盟商开店招人,品牌主导经营和库存”等,确实也和连锁茶饮、百货品牌颇为接近。怎么养活一万家服装店?品牌官方直播所带动的线上流量,对门店线下客流的增益上限在哪里?对一万家门店的货品调度难度对比当下的数百家,可能也不在一个数量级。不过周成建也坦言,门店规模需要动态评估,拓店策略也会循序渐进:“可能开到五千家就已足够,也可能得超过一万家。”他还提出,希望用三年的时间,把美邦的货品周转天数控制在50天以内,同时取消季度订货会,改为每月开一次。而基于对加盟商的采访,目前很多美邦店每周都会补货一次,“动销差的产品总部会收回,每周都有上新”,快的时候,两三个月店里的货品就会“换”一轮。如果成功搬掉了“周转”和“动销”两座大山,一个品牌很难不成功。周成建解释:“传统零售业态有两大‘卡点’需要解决。一是库存高,商品周转难,商品动销率低——有好货怕没货,有货又怕卖不出去;二是获客难,现在线上流量很贵。”显而易见,“新零售5.0”的每一举措,都是奔着解决这些“卡点”问题而设计的:更新品牌和产品定位,是为了动销和周转;企业自担库存,是为了降低流通环节的库存风险;创始人做直播,是为了解决线下门店获客难问题......记得在采访周成建时,他就对我们表示,创造切实的销售额之外,他更希望能够借直播“唤醒”购买过美邦的数以亿计的消费者,“毕竟哪怕重新投入一百亿元、两百亿元,也难以再造美邦这样一个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