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你说的没错!这确实是泰国曼谷近期非常显著的趋势。除了泡泡玛特(Pop Mart)之外,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正看中泰国市场,尤其是在曼谷这个消费活力强劲的城市,掀起了新一波的品牌入驻热潮。
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
1. "强大的消费能力与市场潜力:" 泰国,特别是曼谷,拥有庞大的中产阶级和年轻消费群体,他们追求时尚、潮流和品质生活,对中国品牌具有较高的接受度。
2. "文化亲近性与语言优势:" 中泰两国文化有较多相似之处,加上泰语区华人众多,以及普遍存在的中文普及率,使得中国品牌更容易进入泰国市场并被消费者理解。
3. "供应链与成本优势:" 许多中国品牌在曼谷附近设有生产基地或物流中心,便于本地化生产和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同时相比将产品从中国长途运输,成本更低。
4. "品牌出海战略:" 随着中国品牌力度的加大,拓展海外市场,特别是东南亚市场,是许多企业全球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泰国是东南亚的核心国家,是理想的切入点。
5. "“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的升级:" 过去泰国市场以廉价商品为主,现在中国品牌更注重品牌形象、设计和体验,吸引了更多泰国消费者的目光。
"近期涌入或持续扩张的中国品牌例子包括但不限于:"
"服饰与潮流品牌:"
相关内容:
“曼谷的商场,突然多了很多中文招牌。”
不是错觉。泡泡玛特把全世界最大的店直接塞进ICONSIAM,760平,门口还摆了个泰式金顶小亭子,Molly戴上了暹罗小花环,拍照得排队。

隔壁CentralWorld,Songmont搭了个“千炷香”快闪,屏风一围,香味往外飘,路过的人先停脚,再掏钱。香不是卖点,是钩子——把中式“拜拜”和泰式“求神”拉到同一条情绪线上,谁都能懂。

薇诺娜更直接,搬来云南的草本人形立牌,现场掰一片叶子给你闻,转头扫码就能在美妆连锁店买到同款。线上线下一起开闸,三个月铺完高端医美诊所,动作比泰国本土品牌还快。

蕉下选的是最实用的切口:防晒。曼谷太阳毒,它就卖轻到没感觉的防晒衣,帽子还能卷成拳头大。第一家店开在CentralWorld,半年后又去新加坡、越南,像打地鼠一样,哪里晒就往哪里跳。

电动车那边更夸张。2025年,泰国马路上跑的七成电车挂中国牌。政府急了,补贴、加税、谈合资,一套组合拳,生怕自家工厂变代工地。

但消费者管不了那么多。商场里,中国品牌的店越开越大,装修越来越会玩,价格却咬得很死。本土老板一边骂,一边抄作业:快闪、联名、小红书投放,全安排。

说到底,泰国人不是突然爱上中国货,而是中国牌子学会了把“好用”包进“好玩”里。下次去曼谷,别只拍大象和寺庙,数数商场里有多少中文LOGO,可能比数7-11还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