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多拉(Pandora)在中国市场从曾经的热门品牌走向关店、裁员的境地,并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相互作用的复杂结果。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1. "激烈的市场竞争与产品同质化:"
"对手众多且强大:" 市场上有众多提供类似产品的竞争对手,包括国内品牌(如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它们也涉足饰品、文创领域)和国际品牌(如Swarovski、周大福等)。这些品牌在产品创新、设计、价格、营销和渠道方面都给潘多拉带来了巨大压力。
"产品创新乏力:" 潘多拉的核心产品是串饰手链,虽然曾凭借个性化定制和情感连接的概念走红,但随着时间推移,产品线相对单一,设计更新速度和创意未能持续满足消费者日益变化的需求。年轻一代消费者更追求独特、潮流和多元化的产品。
2. "消费观念的转变与升级:"
"从“符号消费”到“体验消费”:" 年轻消费者(尤其是Z世代)的消费观念更加成熟和理性。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产品本身所承载的情感意义(如代表爱情、纪念),更注重购物过程的体验、社交属性以及产品的时尚度和个性化表达。潘多拉的“标准化”定制流程和相对传统的门店形象,可能难以
相关内容:
潘多拉近日发布二季度业绩公告。公告中提到,原计划今年在中国市场关闭50间门店的规模,将翻倍扩大至100间门店。此外,有媒体还爆出关店计划与裁员计划同时进行。销售所在的门店闭店之后,店内工作人员会收到赔偿金,但不再被安排至其他门店工作。
今年7月,市场还有传闻,潘多拉目前正与中国基金和公司谈判,后期将以授权本地零售商运营的形式在华开展相关业务。
十多年前,潘多拉进入中国市场,品牌以“手链+串珠”的DIY产品模式吸引消费者挑选品牌旗下各种造型的珠子来完成自由搭配,赢得了一众年轻女性的喜爱。2017年潘多拉的主打产品串珠手链的销售额占其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但随着中国国内消费趋势的变化,这个北欧珠宝品牌开始变得不吃香了。连续几年下跌后,潘多拉中国市场的营收占比从2019年的9%下降到了2024年的1%。
一位国内黄金上市企业的市场部人士向记者分析,当年潘多拉进入中国市场时国内很少有珠宝首饰DIY的形式,外加该品牌设计洋气,受到不少国内年轻消费者的追捧。但此后几年,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价格更低的仿品。同时,“手链+串珠”的产品开始泛滥。很多黄金门店,如周生生、六福珠宝、老庙等都推出了DIY黄金串珠。
除了时尚度,保值也成了购买饰品的考量因素之一。在前几年黄金还未大幅飙升的情况下,一串黄金珠串价格为两三千元,这一价格和潘多拉的价格相差不大,但如今看来后者显然更保值。潘多拉产品的材质大多是以铜银合金和锆石为主,“这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就是假珠宝,偏装饰性的,不值钱。”该人士表示。
中国的珠宝零售市场的局面正变得复杂。除了潘多拉这样偏“中低端”的珠宝品牌,高端品牌也同样面临困局,卡地亚和梵克雅宝的销售疲软令其母公司历峰集团的珠宝部门在2025财年(2024年3月-2025年3月)的中国区市场营收下滑了23%。
“黄金消费群体的年轻化蚕食了其他珠宝的市场份额。”前述人士表示,现在年轻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越来越实在,这也导致其他品牌的光环慢慢褪色。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