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奇迹,沉睡的灵魂,终得苏醒

玛丽活过来了,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消息。如果玛丽是一个人,那么她的回归无疑会给她家人和朋友带来巨大的安慰和喜悦。如果玛丽是一个虚构的角色,那么她的复活可能会为故事带来新的转折和看点。
无论如何,玛丽的回归都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代表着希望和新的开始。希望玛丽能够继续她的生活,无论是在现实世界还是在故事中,都能继续展现她的魅力和活力。

相关内容:

“宋法官,最后一笔拖欠工资到账了!”看着手机里的到账短信,原大枫纸业集团省区经理龚奇兵反复确认后,拨通了东西湖区人民法院宋卫华法官的电话,声音里满是难掩的激动。这场持续近三年的追薪拉锯战,终于画上了圆满句号——在法院的全力推动下,这家曾被判定“无产可破”的企业,不仅实现了债务100%清偿,更让“玛丽”这个老字号品牌重焕生机。

大枫纸业旗下“玛丽”牌笔记本更是顶着“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的光环远销全球。2024年4月,在持续的债务重压下,大枫纸业被裁定破产。更棘手的是,破产管理人接手后发现,这竟是一家“三无公司”,无可用财产、无财务资料、无经营人员踪迹,破产清算一度陷入死局。

就在众人以为希望渺茫时,法院破产审判团队在旧订单中捕捉到关键信息:“玛丽”笔记本在经销商系统中的复购率高达37%。“品牌活着,渠道就有价值!”团队果断打破常规,允许原省区经理持授权书重启市场,扶持下岗职工组建工厂接单,稳住了摇摇欲坠的供应链。

破产审判团队分析研讨案件

“你们专心生产,商标维权交给我们!”法院组建打假小组,密集开展打假、抽检、商标维护行动,为“玛丽”品牌筑起“防护盾”。

品牌回暖后,新的挑战接踵而至。20多位销售骨干在会议室为出路争执不休时,法院团队一句“不能守着金饭碗要饭”点醒众人。他们划出“双60%”竞价红线:收购方必须化解60%渠道债务,同时保住60%销售岗位,既护渠道又稳就业。

在品牌竞标会上,两家收购方僵持不下。法院适时提出“五年平等授权”方案:“谁也别想垄断,市场活了品牌才值钱!”最终成交价高出预期60%。新公司成立那天,不少老职工红了眼眶——他们没想到,还能重新端起“玛丽”的饭碗。

破产审判团队在“玛丽”工厂了解生产销售状况

资产处置同样硬仗连连。旗下湖北监利子公司的造纸生产线、土地厂房等“重资产”中,唯一宿舍楼已被抵押,评估价连利息都不够。宋卫华带着管理人在拆迁办蹲守三个月,反复沟通,终于说服政府平台参与竞买。面对抵押权人,他们17轮谈判不放弃:“你一拍了之,300个家庭的生计就断了。”最终,买受人多支付700万元定向用于职工安置。过户当天,法官们在阳光下仔细核算:“设备拆成零件卖,商标带着渠道卖,每一分钱都要榨出救命钱。”

如今,大枫纸业559名职工全额拿到拖欠工资,1700万元工资、伤残金等款项清偿完毕,50多名职工顺利退休,近200人通过新生产销售主体再就业,全国经销商债务化解方案稳步推进。

“我们不仅要解决纠纷,更要让企业重生、职工安居。”宋卫华的话道出了这场司法实践的深意。东西湖法院创新的“品牌盘活+生产自救+资产重组”三位一体机制,不仅实现职工债权100%清偿,更让“玛丽”品牌在绝境中重生。

东西湖法院创新运用,让企业重生、职工安居

东西湖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破产程序转化为资源重组、市场修复的契机,既保障劳动者权益,又盘活优质资产,为困境企业破局重生注入司法动能——这正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生动注脚。(文/图 杨静)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