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大品牌果断与吴亦凡划清界限,对丑闻艺人决策彰显行业底线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消息。9个品牌与吴亦凡解除合作,这反映了娱乐圈和商界在处理艺人人设危机时的几个关键点:
1. "品牌形象与价值观趋同:" 品牌非常看重其自身的形象和所代表的价值观。当艺人的行为(如吴亦凡所涉及的丑闻)与品牌的核心价值或社会普遍道德标准相悖时,解除合作是保护品牌声誉的必要措施。 2. "风险规避:" 涉及丑闻的艺人可能给品牌带来巨大的潜在风险,包括: "声誉受损:" 品牌被关联负面事件,导致消费者抵制。 "法律风险:" 如果品牌被指责间接支持不当行为,可能面临法律诉讼或监管压力。 "财务损失:" 广告投放效果下降,销售额下滑。 3. "消费者态度:" 品牌的决策很大程度上也基于对消费者反应的判断。许多消费者对艺人的道德行为持负面态度,不愿意支持与有争议人物相关的品牌。品牌需要顺应这一趋势。 4. "决策果断性:" 品牌的迅速反应显示了他们在面对此类危机时的果断。犹豫不决可能会让负面信息持续发酵,对品牌造成更长期的损害。快速行动可以表明品牌对自身标准和法律合规性的严肃态度。 5. "行业警示:" 此次事件也向

相关内容:

记者 | 刘雨静

编辑 | 马越

吴亦凡的私生活风波持续发酵,他代言的商业品牌也迅速纷纷与其划清界限。截至7月19日1点30分,已有韩束、良品铺子、央视云听App、立白、滋源、华帝、得宝、康师傅冰红茶、腾讯视频宣布与吴亦凡终止合作关系。

这些品牌多为本土消费品牌,它们在决策上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而相对国际奢侈品品牌,如路易威登、宝格丽、欧莱雅等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对他们的代言人吴亦凡陷入舆论风波而作出任何行为。

吴亦凡于今年6月起被爆出私生活丑闻,爆料内容包括以选演员为借口诱骗年轻女性发生关系、同时与多名女性交往并冷暴力对方等等;最近,19岁女孩都美竹进一步发声指出,除了选演员,吴亦凡还会在粉丝中物色年轻漂亮的女孩、以小型见面会为借口与女性发生关系,并存在用圈内资源引诱、灌酒、不做安全措施等行为,其中还包括了未成年人。此后,又有几位女性在微博发出聊天记录和转账记录,证实吴亦凡存在私生活混乱等道德问题。

目前,吴亦凡方面声称这些指控并非真实存在,并且已经报警。

这场风波仍在社交媒体持续引发着巨大关注和讨论,而与吴亦凡合作的商业品牌也陷入争议漩涡。

7月18日晚,本土美妆品牌韩束首个宣布与吴亦凡解约;到了7月19日中午,吴亦凡合作的快消品牌几乎已全部与其割席,包括纸业品牌得宝、康师傅冰红茶、家居日用品牌立白,休闲零食品牌良品铺子和腾讯视频。目前,乐堡啤酒、兰蔻、王者荣耀、保时捷等品牌还未公开发声,但早前的吴亦凡合作相关内容已被隐藏。

吴亦凡并不是第一个在今年因为丑闻而被品牌解约的艺人,2021年初,女艺人郑爽被爆出代孕弃养丑闻,此后其合作的Prada、稚优泉、Aussie袋鼠等品牌纷纷发声明与其切割。

一位公关行业内人士对界面新闻解释,如今商业品牌在与明星签下代言合作时,艺人风险评估是很重要的一项,此外签约合同通常附有道德条款(或称“德行条款”),并做好相关危机预案准备,最大限度规避艺人丑闻可能出现的风险。

而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娱乐法律师徐晓丹早前在采访中也表示,在与明星签署代言推广合同时,有经验的商家会对艺人的“艺德”做出规定,越知名的品牌对“艺德”愈发看重,违约金也相应定得很高;如果艺人出现违法犯罪或是不道德行为,可以依据条款接触合同,吸毒、嫖娼、破坏他人家庭、发表政治敏感言论、酒驾、斗殴等等都涵盖在内。但整体而言,对于品牌来说,即使违约金再高,也很难弥补代言人丑闻对其品牌形象和其他带来的商业损失。

事实上,当下的社交媒体环境让信息传播变得更为扁平迅速,明星私生活也愈发频繁地出现在社交媒体热搜榜单上。对于品牌来说,这一方面保证了其签约明星、特别是流量明星的曝光度,但另一方面,这同时也提高了品牌签约代言人的风险系数。

但好在如今品牌已经建立起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代言人运作方式。

除了能够快速找到当下流量艺人并且与其合作之外,在代言人出现个人问题,触碰道德底线以及违法违规时,品牌如今也能够快速做出反应,做出解决决定。

这种做法不仅能最大程度维护品牌心想,也能够快速提升消费者群体中的口碑和好感度。比如韩束就因第一个解约,当晚其品牌直播间流量和下单量都翻了几番,解约声明发布之后 ,直播间原本只有40个人在观看,一瞬间涌入上万人。在社交平台小红书上,得宝发出解约公告之后,不少网友纷纷发布内容称,“得宝解约吴亦凡,可以买了。”

而在这个明星更迭迅速的年代,品牌们找到下一个代言人也并不是困难事——毕竟除了吴亦凡,身披粉丝光环的流量明星太多了。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