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面对的是一段蒙上暴力阴影的关係,想要分手,困难度更高。一些曾遭暴力对待的当事人,只求离开不舒服的关係;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伴侣的百般阻挠甚至肢体、言语暴力,让他们陷入泥淖中苦苦挣扎。
分手暴力,是权控关係的延伸
样态百百种。有些人遭伴侣肢体暴力攻击,感到害怕而噤声;也有人面对伴侣故意自伤,意图激起他内心的愧疚而放弃分手;还有人被伴侣恐吓威胁:若是分手,就将他的秘密公之于众!
随着近年民众对警觉提升,我们也接获更多分手后的跟骚型样态。有来寻求协助的服务对象,惊恐于前任会神出鬼没出现在住家、公司附近,似在等候他出现。也有人接到数十通电话骚扰、辱骂。更恶劣的行径是恶意散布诽谤,威胁受害者要将其私密照传给亲友,或将两人的相处细节发文供人。这些分手暴力行为的背后,是长期以来的关係失衡与权力控制,使得当事人除了面临身体伤害风险,更可能造成长期的心理负担。
想慢慢分手,却越陷越深
出现在会谈室的小玲,已记不清伴侣最初是因何事对他施暴。,被伴侣辱骂打巴掌,但隔日伴侣又服软道歉,流泪忏悔。当时小玲想:或许对方不是故意的,是自己做的不够好,只要满足伴侣需求,关係还能好好经营吧!
好几次,小玲觉得生活无法继续,但碍于现实情况中,伴侣每每以泪水引发其愧疚感,让小玲难以说走就走,只能向亲友倾诉,并且尽量避免引起冲突。无奈现实并不如他所愿,伴侣的掌控慾日渐增长,也怀疑小玲不再百依百顺是因为外遇,进而要求他报备行蹤,小玲再也无法忍受,当他决定分手,辱骂、殴打、抓头撞墙壁等行为,随之接踵而来。
社工询问:小玲也愣住了,原来,伴侣曾给予他原生家庭所无法提供的疼爱与保护, 让小玲在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的温暖,而多年相处中,小玲也渐渐习惯于两人的相处模式,在内心身处,也堆积着多年付出而来的,小玲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有不一样的未来。
真的能做到吗?
了解小玲的受暴情形后,社工们先帮他釐清当下最迫切的需求,并依接案时的危机评估,与小玲讨论声请保护令、媒合司法资源、协助他制定生活及居住动线的安全计画。待紧急危机解除,再与小玲一同规划后续的心理及生活重建长期计画。
透过数次会谈,社工陪伴小玲看清内在的创伤与复元的韧性:离开暴力固然是解脱,但分手的心痛感也是真实存在的;更令人恐慌的是,结束关係后需要重新适应没有伴侣的单身生活,这种生活中的失控感,不论对主动提出分手、或被迫分手的一方,都会有同样的压力与无助。
有首歌叫《分手快乐》,但追求并不现实。有时当事人刻意要求自己坚强、力求尽早回归生活常轨,每一次故作坚强的背后,只会让没有机会修复的创伤,蔓延出更多伤痕。
其实,面对关係走到尽头,不妨多给自己一点时间,大大方方拥抱伤痛,允许自己会失落、会伤心、会感受到被辜负,也会有难以启齿的消极念头。肯定与接纳所有的低落情绪,若有机会,可以找信任的亲友倾诉或独自放声大哭,都是抒发情绪的好方法。
遭遇分手暴力,该怎么做?
对外寻求帮助,可以让更多机会与选择出现在你面前。首先,将自己的遭遇告诉信任的朋友或家人。除了可以从亲友处获得情感支持,也可一起规划,包括另寻住所、确定紧急联络人、与紧急联络人建立暗示手势或讯息、筹备生活必须品以方便随时转移。
同时,向专业人员求助也非常重要,可以求助113、社会处、励馨基金会等社褔团体,由专业人员提供意见、媒合资源,和你一起寻找解方。如果有必要,也可以请专业人员媒合法律资源,如声请保护令,保障自己的基本安全。
最后,建议双方在分手后保持距离,给彼此时间去疗癒和适应新的生活及关係上的改变。若需要与对方见面,可以选择安全的谈话空间,坦诚表达自己的感受,避免指责对方。同时,也为彼此的关係设定界限,确保尊重彼此的底线。
为分手感伤,不等于你想回到有毒的关係之中
人们总会不自觉地过去的事情。,当我们想起与前任的甜蜜点滴,往往容易误会自己,因而开始对过去的人、事、物,产生强烈的情感,遗憾那段的关係。
请问问自己,重回这段关係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当初无法继续相处的原因有解方吗?若不是,就一起学习放下这段感情吧!追根究底,一段关係走向尽头,是常见原因。这不是你的错,请将生活重心转移回自己身上,你可以尝试过去想体验郤没机会进行的活动,或学习自己原本不擅长的手艺,为生活设定一个前进目标,陪伴自我度过难熬的情绪历程,迎接更自在安心的生活。
延伸阅读:
亲密关係暴力样态转变,遇熟人跟蹤骚扰该怎么办?个案与求救途径必看不是只有肢体暴力才是暴力,一起向长期言语羞辱、行为控制者勇敢说不挚爱?窒爱! 釐清界线掌握跟骚样态,告别不当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