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世界变成一座模型!融合纸雕与摄影 北美馆 展览5大看点

我创作的核心是透过重新打造、去除原有叙事,将世界变成一座模型;此时世界变成寓言,而整个作品计画就是隐喻。製作模型是一种文化技艺,没有它我们就无法见证一切。──托玛斯.德曼

台北市立美术馆 (北美馆)2025年第一档重量级国际大展登场!曾因疫情一度延迟,德国观念艺术家托玛斯.德曼(Thomas Demand)世界巡迴展终于来到台湾。(1.18-5.11)由摄影展览基金会、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与北美馆共同製作,美国策展人道格拉斯.佛格(Douglas Fogle)策划。睽违20余年,德曼以回顾展重登北美馆,汇集从1990年代至今近70件作品,呈现其30年融合雕塑与摄影的创作实践。

Melody TU 採访拍摄。

策展人与德曼重现艺术家纸艺创作现场的模型摄影作品。Melody TU 採访拍摄。

德曼展览5大看点

认识艺术家:托玛斯.德曼看点一:影响世界转折的关键时刻看点二:以纸艺仿拟自然看点三:感受日常的细微诗意看点四:神祕时刻的定格动画看点五:如同时装布料般的模型元素


认识艺术家:托玛斯.德曼(Thomas Demand)

德曼1964年生于慕尼黑,1987 至 1992 年曾于慕尼黑艺术学院和杜塞道夫艺术学院学习,1994年复于英国伦敦金匠学院取得艺术创作硕士学位。起初,德曼仅以纸张和硬纸板为素材创作雕塑,摄影原本是他纪录作品的工具。在拍摄过程中,他发现物件实体与相机镜头所呈现平面影像之间的差异,而后发展出以摄影为目的建构物体的创作方法,摄影也成为他呈现创作的主要媒材。

Melody TU 採访拍摄。

他擅长以大众传媒中常见的纪实影像为对象,以纸材精细地重建实物尺寸的场景,接着透过镜头取景拍摄出近似原影像的画面,之后将模型全数摧毁,最终用大尺幅摄影输出再现。藉此,他诘问摄影为绝对客观或真实媒介的观念,探索现实与重现之间的距离。德曼作品曾在全球各大美术馆及艺廊展出,并在第26届圣保罗双年展(2004)代表德国参展,更曾四度于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登场。出于对模型与建筑的喜爱,德曼历年来也与多位国际知名建筑师如大卫.基帕菲特(David Chipperfield)、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以及 SANAA 建筑事务所等合作,包含展览、装置,甚至是建筑工程案。

Melody TU 採访拍摄。

透过纸材的巧妙建构与光线、阴影的编排,德曼的作品乍看近似真实世界的摄像,却了无人迹,仔细审视更会发觉是用纸张和硬纸板重现。以平面的纪实影像为依据,精心搭建还原场景的纸模型并拍照,直至销毁模型、徒留鬼魅般的影像,德曼透过在原影像与最终準摄影分身之间进行层层重製与转译,暗示即使历史以影像的形式潜伏在大众的个人与集体记忆中,我们对所谓真相的认知始终存在着差异。


看点一:探索与重现 影响世界转折的关键时刻

德曼的创作题材多取自知名历史或社会事件的报导照片,重现影响西方或甚至全球局势转折的关键时刻。他的早期作品触及他未曾亲身经历、透过图像认识的德国历史,如1944年希特勒险遭暗杀、被炸毁的房间(《专室》,1994);纳粹所支持电影导演兰妮.莱芬斯坦(Leni Riefenstahl)的电影资料库(《档案》,1995)等。

托玛斯.德曼,《档案》,1995,C-Print/水晶裱,183.5 × 233 公分。图像由艺术家与北美馆提供。© Thomas Demand, VG Bild-Kunst, Bonn.

川普就职总统时,为证明他已交出名下企业经营权而带来文件,文件却禁止他人拆阅,只是堆叠在现场。托玛斯.德曼,《文件夹》,2017,C-Print/水晶裱,125 × 195 公分。图像由艺术家与北美馆提供。© Thomas Demand, VG Bild-Kunst, Bonn.

此外,德曼也重建多起世界重大新闻事件的场景,例如:唐纳.川普2017 年就任美国总统前召开记者会中,为证明他已交出名下企业经营权而堆叠于现场的文件 (《文件夹》,2017);美国国家安全局洩密者艾德华.史诺登(Edward Snowden)逃亡至俄罗斯时曾落脚的饭店房间(《避难所》系列,2021);警方查获30件失蹤数十年名画与雕塑的威登斯坦研究中心(Wildenstein Institute)密室(《保险库》,2012);311大地震后福岛核电厂废弃的控制室 (《控制室》,2011)等。

托玛斯.德曼,《避难所 II》,2021 分,C-Print/水晶裱,160 × 200 公分。图像由艺术家与北美馆提供。© Thomas Demand, VG Bild-Kunst, Bonn.

德曼作品总去除人影后重现场景,日本311地震当时其实已经乱成一片的控制室。托玛斯.德曼,《控制室》,2011,C-Print/水晶裱,200 × 300公分。图像由艺术家与北美馆提供。© Thomas Demand, VG Bild-Kunst, Bonn.


看点二:浓缩视觉印象 以纸艺仿拟自然

人类文化如何诠释与再现,以及人造和自然世界的分野,一直是德曼感兴趣的创作主题。他以超过27万张纸製树叶创造《森中空地》(2003),一幅阳光从树冠洒落的梦幻森林场景,呈显人们对纯净、原始自然样貌的浪漫憧憬。

Melody TU 採访拍摄。

《石窟》(2006)的场景由36吨的硬纸板製作而成,艺术家收集并研究数百张世界各地礼品店销售的石窟明信片,建造出真实大小的石窟及其中经过数千年累积而成的钟乳石,最终落于摄影的图像便是人们集体对石窟印象的浓缩;这件是德曼作品中唯一被留存下来的模型,现陈列于米兰 Prada 基金会。

托玛斯.德曼,《石窟》,2006,C-Print/水晶裱,198 × 440 公分。图像由艺术家与北美馆提供。© Thomas Demand, VG Bild-Kunst, Bonn.

《石窟》局部。彷彿低像素的画面,其实是纸张细緻的堆叠。Melody TU 採访拍摄。

《石窟》局部。德曼作品中唯一被留存下来的模型,现陈列于米兰 Prada 基金会。Melody TU 採访拍摄。

横跨此次展间出入口墙面的壁纸摄影作品《花见》(2014)则为观者打造沉浸式环境体验,其中德曼用纸製作出无数的樱花,以稍纵即逝的花期冥想生命短暂与周而复始的本质。

托玛斯.德曼,《花见》,2014,UV 印刷,无纺布壁纸,尺寸依场地而定。图像由艺术家与北美馆提供。© Thomas Demand, VG Bild-Kunst, Bonn.


看点三:生活即历史 感受日常细微的诗意

2008年,德曼开始把关注焦点从宏大的历史议题转移到生活题材上,创作系列作品。艺术家固然採取相同创作手法,先将影像转换成纸雕再拍摄下来,不过这系列作品的影像来自他日常中偶遇、用手机拍摄的一隅即景,如丢在层架上的空优格冰淇淋杯与粉色塑料汤匙、放在水槽边缘的肥皂块、门缝下满出来的信件堆,以及塞在铁丝围栏孔洞的咖啡外带杯等。

Melody TU 採访拍摄。

系列为德曼以寻常视觉元素谱写的自述,讚颂生活中充满意趣的细节,同时浓缩他对历史的理解:历史不仅是世界各地的恢弘事件,也同样包含个体生命的日常絮语。而有鉴于手机拍照功能的普及以及大众对于在社群媒体分享影像的痴迷,艺术家透过耗时精心重製他生活中诗意而平凡的片刻,邀请我们反思这些快速生成和传播、充斥于当代社会的影像。

托玛斯.德曼,《日常#22》,2014,转染法沖印框裱,82.3 × 58.5 公分。图像由艺术家与北美馆提供。© Thomas Demand, VG Bild-Kunst, Bonn.


看点四:捕捉神祕时刻的定格动画

定格动画则是德曼对动态影像构成的探索。《太平洋豔阳号》(2012)取材自一段网路上疯传的监视录影机画面:在纽西兰海岸遭热带风暴巨浪袭击的邮轮船舱内,桌椅、储物柜、纸盘、电脑显示器等物件轮番向两侧滑动的滑稽景象,德曼花了三年时间,用纸和纸板一丝不苟地逐格重现去除人影后,这些失控混乱的时刻。

进入红色布幔中观看定格动画《太平洋豔阳号》(2012)。Melody TU 採访拍摄。

托玛斯.德曼,《太平洋豔阳号》(动画截图),2012,定格动画,2.02分。图像由艺术家与北美馆提供。© Thomas Demand, VG Bild-Kunst, Bonn.

《气球》(2018)中,一串繫在红色塑胶晾衣夹上的气球,在混凝土与砖石人行道上被风吹而缓缓飘动。画面中只见夹子、五颜六色的丝带,气球本身却漂浮在画面之外,仅透过投射在地面的影子显现,宛如跟着即兴演奏的小步舞曲轻巧而慵懒地移动;伴随摇曳的树影、偶尔在地面扫过的落叶,作品捕捉城市生活中往往被忽略、不经意的美感瞬间。

《气球》(2018)。Melody TU 採访拍摄。


看点五:如同时装布料般的模型元素

2011年,德曼在洛杉矶盖蒂研究所(Getty Research Institute)驻馆期间,开始系列创作。他从以往用雕塑重构世界的技法,转而聚焦在建筑与时装设计师的纸质模型初稿,撷取其中局部与抽象元素。

托玛斯.德曼,《椋鸟》,模型研究4,2020,数位版画框裱,135 × 172 公分。图像由艺术家与北美馆提供。© Thomas Demand, VG Bild-Kunst, Bonn.

不论是20世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现代主义建筑师之一约翰.劳特纳(John Lautner)或当代 SANAA 建筑师事务所等人具现构想的模型,还是以极具雕塑感设计闻名的服装设计师阿泽丁.阿莱亚(Azzedine Alaïa)的奇特设计纸板,这些影像揭示了纸如何成为构建世界的基础。而德曼在视觉世界建构环境的探索过程中,开始以其摄影输出为壁纸介入白盒子空间,如《圆管》(2018)与《置物柜》(2018)图像在两个展间中满布四面展墙,为摄影作品的展示赋予空间层次感。


托玛斯.德曼:历史的结舌

展期|2025.1.18-5.11
地点|台北市立美术馆 一楼1A、1B展览室

伴随展览开幕,北美馆同步推出巡迴展专辑中文版,其中收录策展人道格拉斯.佛格的展览论述,艺术史学家玛格丽特.艾佛森(Margaret Iversen)的评论,法国作家梅丽丝.德.盖洪嘉勒(Maylis de Kerangal)的短篇散文,以及苏格兰作家阿莉.史密斯(Ali Smith)受德曼作品启发而创作的散文体小说。更多资讯请上北美馆官网查询。

延伸阅读:

2025北美馆展览一次看 | 2档重量级国际大展、6档跨世代台湾艺术家个展与压轴台北双年展殿堂级艺术大师 Olafur Eliasson 来了,2025下半年北美馆5个关键字抢先预览台北当代艺术馆新展跳脱语言框架 直观艺术的力量!大美不言移师嘉义!建筑师田根刚 Q&A ,看懂典藏精萃特展的空间魔法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