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平,解码中国企业品牌建设三阶段发展历程——清华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深度解析

根据清华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赵平教授的观点,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主要阶段:
1. "生存驱动阶段 (Survival-Driven Stage):" "特点:" 这一阶段主要发生在改革开放初期。当时,市场刚刚开放,众多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生存。品牌建设的重点不是建立独特的品牌形象,而是"让产品被市场接受",获得基本的销售。企业更关注的是产品质量(能满足基本需求)和价格,品牌建设投入有限,甚至有些企业认为品牌是“奢侈品”。此时的品牌意识相对薄弱,更多是产品导向。
2. "规模扩张阶段 (Growth/Scale-Expansion Stage):" "特点:"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企业实力的增强,企业开始追求"市场份额和规模扩张"。在这个阶段,品牌建设开始受到重视,但重点更多在于"建立品牌知名度"。企业通过广告投放、渠道建设等方式,让更多的消费者知道自己的产品。品牌建设的目标是扩大用户基础,抢占市场。这个阶段的品牌形象相对简单,主要诉求点集中在产品功能或性价比上。
3. "价值创造与全球化阶段 (Value Creation & Globalization Stage):" "特点:" 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后,品牌建设的重点转向"提升品牌价值"和"实现全球化"。企业不再仅仅满足于被认知,而是要建立"品牌美誉度、

相关内容:

每经记者 张海妮 每经编辑 杜宇

11月27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20第九届中国上市公司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本届峰会超过400+家优秀上市公司、高成长公司、证券基金机构高管及国内外顶尖经济学者、投资大佬齐聚一堂,以新的发展视角,围绕双循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机遇、“十四五”时期中国各领域规划等热点话题,剖析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把脉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在今天下午举行的2020第九届中国上市公司高峰论坛·宏观论坛上,清华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赵平发表了题为《提升品牌价值,助力高质量发展——【对2020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蓝皮书】的解读》的演讲。

赵平提到,国内企业的品牌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生产别人的品牌产品,卖给自己;生产别人的品牌产品,卖给别人;做自己的品牌产品,卖给别人。

2017年第四季度,从全球利润占比看,苹果手机以19%的市场份额,占有87%的利润份额;华为、oppo和小米有大于24%的销售份额,却只占到利润的不到3%。由此可以看到品牌在其中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